去年7月,刚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工作,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孙成君就发现,在患者数量、接诊疾病种类、其他学科协作、教学科研等方面,当地医院与自己的派出单位儿科医院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当地儿科日常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导,加上地广人稀、生活水平较低等导致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治时机偏晚、重症感染患者比例较高以及儿童健康知识匮乏。同时,儿童亚专科疾病虽然少见,但也络绎不绝。为此,援藏期间,他将精力从以前的内分泌专业转投到当地所需的儿童危重症、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儿科医疗质量控制、儿童保健等工作中。
在后方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大力支持下,去年10月,他成功邀请后方重症医学科专家陈伟明和蔡小狄主任对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就儿童危重症进行了从识别到治疗的整体培训。
同时,在同期援藏专家仁济医院急诊科张晓彬、新华医院B超室徐新量的帮助下,因地制宜在儿科开展危重症B超培训。日常培训的间隙,孙成君邀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科郭辰开展儿童肺部影像学的培训。“这些培训对儿科诊疗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孙成君说,这些培训也是在“造血”,助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科室管理方面,在上海历届儿科援藏前辈的基础上,孙成君继续补充《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诊疗常规》,添加儿童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适合当地的诊治流程。并利用休假时间,在后方医务科和兄弟科室的帮助下,制定便于实施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临床流程手册》,修订《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急救流程》。
此外,他还尝试学习藏语。在藏族同胞交流过程中,他发觉一些老旧习俗存在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为此,遇到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他会尽自己所能做好一些科普工作,指导家长观察儿童的细微症状,并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生活细节,让儿童尽早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
今年1月,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孙成君与上海援藏医疗队全体成员一起第一时间返回日喀则。抵达后,他立即前往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了解院内儿童伤者情况,并积极承担儿科病区受灾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在执行救助工作期间,协同“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日喀则市本地医护、其他援救医疗团队以及相关社会资源,孙成君为受灾群众中最小年龄患者——拉孜县一名5月龄儿童制定细致的诊疗方案,为其顺利健康出院保驾护航。同时,他还参加了重症监护室一名5岁女童的会诊及治疗,小朋友因地震而遭受严重创伤、病情危重。此外,他还积极保障地震灾害期间儿科病区其他非受灾儿童的诊疗工作不间断。
一年援藏期将满,孙成君说,未来,即使回到上海,他依然会牵挂在日喀则的孩子们,“藏族同胞和恶劣自然环境英勇斗争并逐渐适应的精神,让我深感钦佩。真诚希望,当地的孩子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萧山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