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参战的将领们几乎个个都是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猛将。第四野战军中最具指挥才能的邓华,全面型将领洪学智,战术大师韩先楚,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的梁兴初,以及声名显赫的上将“三杨”,还有刘邓麾下的第一猛将王近山,以及被誉为解放军第六大名将的陈赓,这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都积极参与并经历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
不仅如此,各大野战军中的王牌军长们也纷纷投入战斗。第26军军长张仁初参与了举世闻名的长津湖战役;第39军军长吴信泉历经了四次主要战役,每一次表现都非常出色,彰显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第42军军长吴瑞林更是在抗美援朝中以出色的表现,让原本被视为二流部队的第42军脱颖而出,成为解放军历史上的著名劲旅——岭南雄师。
第38军军长梁兴初,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以身经百战著称,是名副其实的虎将。尽管他在首次入朝作战时遭遇挫败,甚至受到了彭德怀将军的严厉批评,但梁兴初心怀不甘,痛定思痛,在第二次战役中率领志愿军第38军奋勇作战,成功扭转了局势,击退敌军,成为二次战役胜利的重要功臣。凭借这场关键战役,他不仅巩固了在第38军中的“老大哥”地位,还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展开剩余65%志愿军第60军同样是一支经历挫折后奋发图强的英雄部队。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由于指挥上的失误,第60军遭受了严重损失,士气跌至谷底。对此,中央军委果断派遣老将军长张祖谅前往朝鲜指挥。张祖谅到任后,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第60军迅速恢复战斗力,一步步扭转战局,取得多次胜利,最终跻身志愿军十大王牌军之列,其歼敌数目仅次于第38军。
志愿军第15军在朝鲜战场上同样声名显赫,当时的军长秦基伟被誉为虎将。第15军在朝鲜战争的后期,以上甘岭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赢得“千岁军”的荣誉称号。上甘岭战役是战争后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役之一,双方弹药消耗甚至超过了二战,足见战斗的惨烈程度。第15军与第12军在这场硬仗中展现出了顽强的作战风格和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
新成立的第54军是在1953年2月才入朝参战的,军长是被誉为“四野虎将”的丁盛。这支部队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后期的重要主力,参与了春季和夏季反击战,以及金城反击战。尽管入朝时间较晚,第54军共计参与了254次大小战斗,歼敌7662人,对战争的最终胜利贡献不可小觑。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的王牌军军长们,到了1955年大多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少部分军长获得少将军衔。其中,第38军军长梁兴初、第15军军长秦基伟以及第54军军长丁盛这三位王牌军军长,回国后都成为军中高层,将军生涯光辉耀眼。
回国后的梁兴初心系海南军区司令员,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1955年,他荣获中将军衔,先后担任广州军区和成都军区司令员,军旅生涯稳步晋升。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归国后被安排到南京军事学院进修,随后接替上将谢富治,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长达14年,之后还先后任职成都军区和北京军区司令员。他军旅生涯的巅峰是1980年代主持华北实战大演习,并接替上将张爱萍出任国防部长,成就斐然。
志愿军第54军军长丁盛回国后,成为边境叛乱的主要镇压力量。第54军在这样的锻炼下,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战斗风格,成为1980年代中国军队中最强悍的劲旅之一。丁盛军长因其出色的领导才干,获得中央军委高度信任,先后担任广州军区和南京军区司令员的重要职务。
此外,第40军军长温玉成的军旅生涯也颇为出色,他曾担任副总参谋长和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成为军中重要领导人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萧山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